产险董事长孙建平在央行《中国金融》杂志发表署名文章 介绍农险扶贫创新

   日前,平安产险董事长孙建平在央行《中国金融》杂志2018年第17期发表署名文章《综合金融助推脱贫攻坚》,从产业扶贫、综合金融扶贫等多个维度对农险扶贫这一重要的保险扶贫机制与工具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平安产险在农业产业扶贫领域的探索。
   结合前期大量实地调研及产业发展形势观察,平安产险顺应全产业链“造血式”扶贫模式升级趋势,发挥集团综合金融优势,通过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及模式创新,开拓建立一整套“事前提供资金、事中提供保险、事后提供销售”的农业全产业链闭环扶贫“台江模式”。自2017年9月,“台江模式”已在全国6个省份复制推广,各项产业扶贫项目总计带动贷款1.35亿元,联结9700名贫困人员。
   文章最后,结合平安产险的实践经验,对保险行业更好地参与扶贫工作提出了如下建议:完善保险扶贫与各级政府的相关统筹协调机制,制定统一产业扶贫产品标准,搭建金融保险业与相关部门扶贫管理、统计等系统平台对接体系。
  《中国金融》杂志创办于1950年,是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中国金融出版社主办的全国性金融财经类刊物。以下为《中国金融》刊载孙建平董事长《综合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全文。
 
  综合金融助推脱贫攻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产业扶贫是扶贫核心举措之一,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脱贫之本在于产业。
  扶贫是一项长期的国策,以往简单的“输血”无法终结贫困地区农民的贫困现状,容易让贫困农民产生严重的依赖性,使贫困地区及其人民群众缺乏生产发展动力,无法应对现阶段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的压力,从而使落后差距加大,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对贫困地区经济建设提出重要的理论,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理论指导下,各相关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了支持贫困县统筹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政策,如在“一二三产业融合”、“一村一品”示范创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相关文件中明确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各地也围绕资金整合、主体培育、金融扶持、保险服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政策举措。
   近年来农业产业扶贫取得关键进展。2013-2016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实际增长10.7%,国家扶贫产业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收入是2012年的1.52倍、2010年的2倍,高出农村居民平均水平,充分体现出产业扶贫的增收效果。
   目前农业产业扶贫仍存在难点。
   一是贫困户投入农业产业生产时,普遍存在启动资金筹集困难的问题。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县乡两级财政比较困难,难以满足地方产业发展需要,使贫困人口脱贫仍存在较大难度。
   二是农业生产面临诸多自然灾害,整个产业基本“靠天吃饭”,收成存在较大不确定性。2016年,我国种植业自然灾害受灾面积为39331.5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6%,其中绝收面积为4353万亩,占受灾面积的11.1%。
   三是近年来我国农业市场风险有所增加,农民增收受限进一步加剧。农产品市场风险信息的发现和传递往往较慢,且市场价格不稳定、难预测,市场渠道稀缺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户,偏远贫困山区的农户受到的影响尤甚。
 
   保险在产业扶贫中发挥金融风险保障功能
   保险能助力解决资金问题,提供精准的市场风险、自然灾害风险保障方案。
   面对农业产业扶贫所面临的贫困户启动投入困难、自然灾害风险及市场风险等难点问题,保险作为有效的金融风险保障工具和手段,可提供精准解决方案,充分发挥保险机制的功能作用,为扶贫保驾护航,在助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农业产业资金投入方面,保险业充分发挥先导杠杆作用、增信作用,弱化对抵质押物的要求,在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的优势下,更有效提升地方财政杠杆,放大精准扶贫效果,一定程度上提高扶贫资金运用效率,为贫困农户提供优惠的农业生产相关的贷款,缓解资金不足的难题。
   在灾害风险补偿及防范方面,农业保险为农户提供灾后经济损失补偿,打造农业生产安全网,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威胁,并成为农民灾后恢复生产和灾区重建的重要资金来源。仅在2017年内,全国农业保险便为2.13亿户次农户提供农业产业风险保障金额2.79万亿元,同比增长29.24%;支付赔款334.49亿元,增长11.79%;4737.14万户次受灾农户从保险中受益,增长23.92%,整体农业产业风险保障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在应对市场风险方面,近年来保险行业对价格保险的探索,取得一定成效,为主要作物及畜牧产品等主要品种提供了有效价格对冲及分散渠道,化解了市场风险,稳定了农产品价格,保护了农户利益。例如,2017年下半年开始全国育肥猪价格持续大幅下跌,养殖户普遍经营亏损,通过投保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即便遇到惨淡行情,也能够保障养殖户的基本收益,不至于因为市场行情波动而致贫返贫。

   综合金融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是扶贫模式升级的必然方向
   现阶段保险助推脱贫攻坚普遍模式仍是围绕单一保险产品进行设计,并以补贴、捐赠、直接赔付等主要“输血“手段为主。但从笔者针对农业产业扶贫的调研结果来看,产业扶贫的主要参与主体(政府、带贫企业、贫困户)需求侧重有较大差异,仅运用单一保险产品,不能完全覆盖各方需求,如地方政府关注整体产业项目的示范效应、带动效应、抗风险能力及可持续长效机制的建立;带贫企业希望能将贫困地区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及低成本人力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而贫困户则更加关心作物牲畜种养成本及收益问题。
   随着社会化生产方式的不断变化,市场竞争已从单一客户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运用综合金融手段,覆盖产业链及供应链上下游,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增强产业、企业生存能力,同样适用于扶贫领域,因此未来行业性的、覆盖农业全产业链的“造血式”扶贫模式升级是必然的发展方向之一。
 
  平安产险农业产业扶贫探索
  结合前期大量实地调研及产业发展形势观察,平安产险顺应全产业链“造血式”扶贫模式升级趋势,发挥集团综合金融优势,通过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及模式创新,开拓建立一整套“事前提供资金、事中提供保险、事后提供销售”的农业全产业链闭环扶贫“台江模式”。
   事前提供资金,通过贴息及贴费保证保险的形式,降低贫困户参与门槛,为目标产业提供劳动力供给,实现扶贫资金的“免息免担保”;事中提供保险,通过优惠费率的农业保险、价格保险及人身意外保险,提升整体项目中“人、财、物”的抗风险能力,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为长效机制的建立奠定基础;事后提供销售,充分响应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号召,在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上拿出有效的举措,利用集团综合金融电商搭建互联网订单农业“1+N”销售平台,为带贫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渠道,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同时,项目还引入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提升项目管理水平,通过智能认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科技这四大核心科技的引入,优化扶贫项目服务水平,保障产业扶贫精准到户,提升扶贫工作效率。
   自2017年9月项目开展以来,平安产业扶贫“台江模式”已在全国6个省份复制推广,各项产业扶贫项目总计带动贷款1.35亿元,共联结9700名贫困人员。互联网订单农业“1+N”销售平台上线一个月以来,扶贫农产品销量逾千件。台江县当地的食用菌产业扶贫项目已初步呈现出贫困户规模增收,已采摘食用菌菇约113吨,带动8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与劳动生产,贫困户承包所得利润预计18.78万元,预计可实现人均种植收入超3000元,通过务工模式联结的50余人次贫困人员获得人均每月1600元工资收入,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后续将引入更多贫困户入厂务工。在科技应用方面,系统平台中已采集贫困户个人身份信息,完成人脸识别系统上线,同时结合台江县地区历史30年暴雨、台风、冰雹、雪灾、洪水等历史灾害数据建立了自然灾害分析模型,可支持地方灾害预警分析与播报,并配置无人机,结合卫星遥感及无人机操控管理体系,大幅提升作业效率及风险管理能力。
   下阶段,平安产险将会在前期的工作基础上,以覆盖更多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目标,倾斜资源,在“三区三州”重点推动落地,并规划新增更多主粮作物产区做为复制推广地区,争取以主粮作物产业为突破口,覆盖产业上下游更多的贫困人群。未来,将以振兴农村金融市场为长远目标,结合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科技及互联网平台优势,转变保险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主力军,打造农村金融生态,提高农村金融市场活力,为贫困地区产业提供金融产品、农险保障、科技增效、电商协销,为振兴农村市场发挥企业使命感与责任感,实现更长远持久的造血。
   从平安的实践可以发现,保险行业作为金融业参与扶贫的核心力量之一,要充分发挥优势,发挥金融风险保障功能。保险业开展产业扶贫,应遵循“保险为基础,产业为核心,造血为方向”的原则,瞄准关键点进行突破。一是集中资源投入目标特色产业,克服贫困地区产业分散的不利因素,有效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参与产业扶贫,保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形成建立长效机制的基本条件。二是发挥保险业可精准、长效投入的优势。针对创新型扶贫类农业保险产品进行突破及升级改造,精准应对贫困地区作物产量、贫困农户收入等多维度风险场景,发挥经济补偿作用。同时,推动与政府财政的协同合作,为建立长效扶贫投入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三是充分发挥综合金融优势,以保险助推扶贫攻坚,带动银行、证券等投资系列的金融主体,丰富金融产业扶贫手段及产品,提高扶贫资金的充足度,运用综合金融力量,进一步放大扶贫资金效能,为产业扶贫提供更长效的金融工具支持机制。四是将科技与金融、保险结合,围绕贫困户建立身份管理体系、产业标的管理体系、产业风险管理体系三大基础系统,实现贫困户身份的进一步精准识别,落实扶贫产业的定期系统追踪管理,快速识别预警产业风险。